查看原文
其他

[中师生-专栏] 那天,我没敢接过他伸手递来的信! / 文:荷塘月色

荷塘月色 教师之声 2021-07-13

欢迎关注  * 《教师文坛》


那天,我没敢接过他伸手递来的信!

文:荷塘月色

 



 

一九九二年,临近六月时分,民师校园里已到处弥漫着毕业分别的气息。

 

三年级师兄师姐在拍班级毕业照,三五成群的好友合影留念,老乡合影留念。我也被老乡通知,参与在认识的和不认识的各级老乡合影拍照中,无多少喜悦也没多少悲伤——我其时是二年级,老乡十几个,但我熟悉的不过几个人。校园里匆匆而过的师兄师姐们的身影,连路两旁的花儿也带出了几分忧伤。

 

我就是一朵小小的安静的丁香花,独自悄悄开放着,不惊不扰,平静自在地重复着“三点一线”的生活,每天只知道上课、写作业、做好课代表,仍旧追赶在学习的路上不喜欢张扬的女孩。

 

但是,不是你想简单低调就能够安静安闲的,时不时地,会有叠得整整齐齐的信纸夹在课本中,或是有人托了同班的老乡在课下塞给你张纸条,或是在自习课上装作让你修改作文,在大庭广众之下坦然相递的,或是课间闯过来一个陌生男孩,然后站课桌前问:“你是××吗?”不等回答塞了一封信就走的,也都习以为常了!我悄悄地收了,也就石沉大海了,如果是同班同学有时也回几句安慰的话。

 

我是有自己的定心丸的:我还小,不想谈恋爱,我更不想与不是结婚对象的人谈恋爱,我要谈恋爱的对象是以后结婚的,但现在为时过早,我要结婚的对象要经过父母同意,没有父母恩准我不敢做主,所以我不想浪费感情浪费时间,不想谈恋爱。但我也不会像有的女孩,对自己瞧不上的男生写了信送来就红颜大怒,羞辱对方。我不会,无论别人是青蛙还是蟾蜍,喜欢一个人是他的权利,即使你觉得不配,喜欢你也是一种情义。

 


 

一个午间,我照例早早地从寝室去教学楼,此时大部分女孩都在午睡,我独自去自习,走出女寝楼向东再北拐就是教学楼。

 

我向东走着,远远看见有一高一低俩男生在向北拐处的花园站着,没怎么注意,反正也不认识,只有点好笑他们傻傻地晒在午后的阳光下。高个的站在花丛中,浅浅的蓝色西装很显眼,因为那时穿西装的只有老师,学生哪有几人?何况即使有,也是皱皱巴巴的,廉价的黑色西装,袖口上粘贴着商标,脚下蹬白色运动鞋,不伦不类,但在当时已经是时髦标配了。

 

矮个子的站在我要经过的路边,尖嘴猴腮,形容猥琐,我没必要也不想正眼看他们,只想悄悄地走过去。矮个子却对我叫一声:“哎!” 我前后看看并无他人,疑惑地望着他:“叫我吗?我不认识你!” 这时看清了矮个子不但瘦小,还贼眉鼠眼的,头发干枯发黄如深秋的茅草,简直是从垃圾堆里扒出来的长了黄色菌的筷子,我想急急地逃走。

 

他却递给我一个叠得四四方方,厚如面包的信,十分真诚地说:“他想和你交个朋友。” 他用眼睛指了指“西装”,我顺着望去,“西装”的确是眉清目秀,一表人才。他腼腆地望着我,脸色潮红,却不说一句话,温柔的眼睛更多的是羞涩的期待。我想这么帅的一个人,怎么找这么猥琐的一个朋友!我对“瘦猴”正色道:“我不认识你们!” “瘦猴”急忙说:“交个朋友不就认识了吗?”我不接他一直递着的信,向教学楼走去,留他们在身后,收拾一地的无可奈何。

 


 

日子悄悄地滑过,毫无痕迹,我亦如往常按部就班上课。一个晚饭后,我从食堂去教学楼自习,上了楼梯二楼左拐就是我班,刚拐过来弯,那两个师兄又出现了,看来这次也是专门等候。

 

我发现如果要专门等一个人,那机会真是多的是,他们总会找到机会,在我毫无防备的情况下堵住我。照例,“西装”兄还是不说话,只挨着他身后的墙站着,我低下头扫见他一双崭新的皮鞋,我偷偷瞄了他一眼,他仍是羞涩地怔怔地怯怯地望着我,又是那个“瘦猴”站在我前面,把那个叠好的“面包”再次递给我,叠着的外层纸背面隐约能看出字的痕迹。

 

“面包”方方正正,有三四指厚,我有些好奇:我不认识他,他怎么能写这么多字?可是我紧贴在身后的墙壁上,双手背后面,低垂着睫毛,不去接,有几分慌张而又坚决地说:“我不要!” “瘦猴”颇有些勇气,一副好事做到底的样子劝我:“不用害怕,交个朋友吧,我们就要毕业了!”我对他们再次堵截我又怕又厌,坚决地重复:“我不要,我不要!”我就趁有同学来了 ,跟着同学钻入班里,逃到座位上,吓得不敢动。

 

校园里随处可见师兄师姐互赠礼物的,合影留念的,我想那个“西装”兄也就要走了,所以才急于表白的吗?

 

正好到了大周末,我坐车回家,确切说就是坐带敞篷的三轮车回家,一趟一元钱,不知是巧合还是故意,那个“瘦猴”也提着行李包站在大门外瞭望我,我立刻很害怕,怕他追上我与我坐一辆车,我缩在三轮车前排的角落里再也不敢向外张望,心里祈祷赶快离开。

 

但我仍然不放心,惴惴不安,怕他们再纠缠我,于是我在大周末返校后找到班主任寻求帮助。

班主任却波澜不惊地说,你怎么不接了信然后交给我,下次再找你了你就接住给我,不用怕。我稍稍放下心来。

 

两天后午间,我们同寝室的女孩都在谈论着老乡合影留念的事,前一段照的相片也都分发下来了,大家互相传看、点评,好似一窝叽叽喳喳的麻雀,喧闹不休。我接过室友传来的照片时偶然瞥到了那个“西装”兄 ,别人都是杂色衣服,灰头土脸,冒着土坷垃的味道,唯有他西装笔挺,身材修长,鹤立鸡群。偷着仔细一看,五官端正,眉清目秀,就站在后排的最右边,清澈纯净的双眸蓄满了哀愁、忧郁,落寞地占据一角,却无意中撷取了整个照片的光彩。

 

我不觉脸一阵发热,心中的磐石瞬间倒塌,这就是所谓的“心动”吗?我的脸一定红到了脖子根儿,既有几分歉疚,又有几分嗔怨:唉!这么帅气文雅的人,怎么找那么一个丑陋猥琐的朋友来搭桥?!

 

不好意思久看,也不好意思打听他姓甚名谁,我急忙把照片塞给室友,带着一脸的羞红和心底里的几丝遗憾逃回教室!

 

久久,久久地不能平静!

 

只知道他是宁陵县人!



作者简介: 荷塘月色,女,1993年毕业于河南省民权师范学校,中学教师。


图片来源:网络; 

图片版权归原图作者


诚邀加盟


《金陵文学家》诚意邀请有缘朋友加入编辑团队:

1.  文字编委:   有较好的文学素养;

2.  朗诵主播:  擅长文字朗诵或者儿童故事播讲;

3.  版面设计:   熟悉微信平台文字版面设计。

         有意者请联系主编 醉卧蘭亭(yf476800)


往期精选(点击蓝色字体可阅读):

  文友交流群

《金陵译苑》征稿启事

《金陵文学家》原创征稿启事 

 《蓝天儿童文学》原创征稿启事

《教师文坛》征稿启事


 【文学园地】 回家的路上 / 文: 馨怡

【中师生-专栏】小 弥 / 文:商丘牛耕

【中师生-专栏】难忘我的凤翔师范生活/ 文:馨怡


 我的同学李克强 / 文:陶景洲

 因为爱情 / 文:微风与阳光

 悼念父亲高瑞章 / 文:高学鹏

  当我不再忧伤(外二首 ) / 文:郭凤霞

  一位师范生的篮球生活 / 文:曹永亮

 【童年记忆-专栏】自豪的初中生 (我的初一乙班 1) / 文:施扬


【文学园地 -专栏】父 亲  / 文:侯贤祥

【文史专栏】在该死的笛声中集体失眠 / 文:蔡林秋

【域外掠影-专栏】瑞典:一个制度和文化超自信的小国 

   中师生之后,谁来统领基础教育的讲台?/ 谢新茂教授

【文学园地-专栏】苏联白鸡蛋和小人儿书/ 文: 醉卧蘭亭


【编者按】


从上世纪七十年代末开始,到1999年完成最后一届中师学生招生,据统计全国共培养有400多万中师生。毕业后,这些十八九岁的年轻人就像蒲公英的种子一样,散向中国最广大的农村,扎根三尺讲台,撑起中小学教育大半个天空。

 

“中师生”,共和国教育史上一个灿烂的群体,支撑起祖国基础教育的半边天,他们中的大多数如今都已过了不惑之年,甚至知天命的年龄。


然而,如今大多数中等师范学校都已经停办或者改制,几十年后,'中师生"将成为绝唱!

 

为了重温当年的岁月,让更多的人了解我们这一代中师生群体,《蓝天教师园地》特开设“我们曾是中师生”专栏,希望希望能成为咱们中师生的温暖家园! 


各位曾经的中师生师兄师姐师弟师妹们,我们拥有共同的“中师生”身份,怀揣共同的“中师生情结”,欢迎大家踊跃来稿,分享自己当年的中师生活以及毕业后自己的人生故事。

 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主编:醉卧蘭亭(ID: yf476800)


【主编简介】

醉卧蘭亭:

         男,70后,1993年毕业于一所中等师范学校,做过三年乡村中学教师,现供职于南京某高校。教过十几年英语,现从事美国政治与外交方面教学与研究工作。工作之余执着于少年时的文学梦,写作只是为了留作纪念。

 希望结交有情怀的你一起: 


  品茗、读书、写文章;观云、赏月、念秋霜!


《教师文坛》原创征稿 启事


本刊征稿选题专栏:

1.  文学专栏:  

     喜欢写作的教师朋友们的文学作品,题材不限;

2.  教育教学感悟专栏;

3.   域外教育经验掠影专栏:

     欢迎关心欧美等发达国家的教育教学经验研究和学习的朋友们赐稿;

4. 《译海精品》专栏;

5. 同桌的你

6.  留守儿童问题讨论

7. “我们曾是中师生”专栏。


投稿邮箱


1) zhongshisheng2018@163.com(各体裁中文原创)

2) charlesy2008@163.com  (外文翻译类稿件)


具体投稿注意事项请参见(点击黄色字体查看):

《教师文坛》原创征稿 启事(关注《教师文坛》后可查看《投稿须知》栏目或在历史消息中查看。)

《蓝天儿童文学》原创征稿 启事

    

      《蓝天儿童文学》系《金陵文学家》与《教师文坛》》姊妹平台,面向全国中小学师生征稿。


  《蓝天儿童文学》投稿邮箱:


    ltetwx@163.com



《蓝天儿童文学》微刊征稿详情参见:


《蓝天儿童文学》原创征稿 启事


文友交流群


 欢迎文友加入下列文友交流群:


    1. "我们曾是中师生”交流群:

    2.“蓝天教师园地”交流群:

    3. “蓝天英语同行园地”交流群:

    4.  “蓓蕾花园”交流群:

    

    5.朗诵专家团队:

《蓝天儿童文学》面向全国组建朗诵专家团队,欢迎各地朗诵和评书播讲爱好者朋友加入。 有意者请加主编微信:醉卧蘭亭(ID: yf476800),加微信时请注明“朗诵专家团队”。


(点击下面蓝色字体查看具体各群详细信息)


     文友交流群 / 文:醉卧蘭亭




感谢阅读!欢迎长摁下面二维码   关注《教师文坛》


苹果手机用户赞赏码

你可以长摁下面二维码给作者打赏,

同时请注明您的姓名和作者姓名:



   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    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